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2022-09-29    来源:学校文件     浏览次数:3970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制定本实施意见。

新形势下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旗帜鲜明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宣传信息员和网络舆情管理五支队伍,建设并管理好课堂、论坛、网络、宿舍四大阵地,大力开展九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积极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三进”为重点,加强理论武装 

进一步加强广大学生和全体党员干部及教师的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一)切实抓好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一是加强教材的使用和管理。统一使用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安排,严格落实开课学期,保证开齐开全学时,鼓励教师积极编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和讲义。二是努力建设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堂。抓好教学内容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密联系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实际,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好说明和评述,使学生理解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会科学分析的方法,正确判断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努力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形式,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推行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推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建设,开发并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倡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个人思政博客,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

(二)抓好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的理论学习。一是完善和落实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教职工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党员、好干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二是加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统一学习内容,统一编制学习资料,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采取集中辅导、专题研讨、相互交流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三是抓好集体学习和交流研讨活动。校院两级中心组每月召开1次中心组集体学习和教职工集体学习。中心组交流研讨每年不少于3次,党员、教职工交流研讨每年不少于2次,交流研讨要每人发言。

(三)结合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好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各级基层党组织要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每月召开1次支委会、1-2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党员大会、至少上1次党课,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每年上1次党课。每学期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会前要认真研究确定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会上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要向下通报、向上报告会议情况和改进措施,接受监督、检查,做好整改落实。

二、强化思想道德基础,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项目为载体,融入为途径,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实习实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管理服务中,积极打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专业实践、组团发展和学校治理等六个育人平台,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系统落实到教学中,构建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从教学体系上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机制和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为引领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细化学生在大学三年每个学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细化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使每一项指标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要求。二是抓住学生入校、离校及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由入学教育、军训课、思政课、形势政策课、劳动课、专题课等构成的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三是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行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构建“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专业实践育人体系。以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突出“准职业人”培养目标。一是每个专业对应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不同的职业精神,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吃苦、敬业、诚信、精工细作等优良品质的培养和训练。二是以深层次校企合作为途径,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训练,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实践环节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考核重点侧重学生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三是以标准化车间、工厂为样板,创建“5S”标准实验实训室,开展标准实训室评比活动。

(三)依托学生社团,构建社会实践活动育人体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内容,统筹规划社会实践目标任务,有序组织志愿公益服务活动,使培育践行工作融入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一是重点引导发展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技术技能、文化理论为主的学生社团组织。二是抓住重大节点,系统性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举办“雷锋月”“感恩月”“爱心义卖”“美丽校园”、进社区、进敬老院、进福利院、进特教学校、义务献血等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微志愿·微服务·微爱心”“三微”志愿服务活动,倡导人人从小事做起,看到垃圾随手捡起,给陌生人一个微笑,公共汽车主动让座,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等。

(四)依托宿舍、班级和学生组织,打造组团发展的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激励系统。按照属地原则,立足学生活动集中的宿舍、教室、班级等场所组成团队,确定自我教育内容和目标,倡导早睡、早起、早读、早餐,讲卫生、讲礼貌、讲文明、讲奉献,走下网游、走向操场、走出宿舍、走入图书馆,守法规、守纪律、守公德、守信用的“4早4讲、4走4守”公约,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行为与维护团体荣誉相结合,用团队的荣誉带动个人发展。建立诚信奖惩与约束监督机制,制定涵盖学业、活动、实践、经济、就业等内容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

三、抓好“四大阵地”管理,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进一步加强课堂、论坛、宿舍和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加强课堂主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和课堂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与教学督导制度。由宣传统战部牵头制定课堂管理办法,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课堂上发生违反政治纪律的言行,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出现,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二)加强论坛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由宣传统战部负责,整合校内各种论坛、讲座、报告会,严格审批报备制度,切实加强对论坛的组织和管理,要因人、因时、因需,精心策划好每场论坛的内容和形式。要通过开设论坛专题网站和互动微信平台,拓展论坛辐射范围,提升教育效果。

(三)加强宿舍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学生工作处要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把宿舍作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求知、求真、求美。每年定期举办宿舍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设好宿舍文化长廊,营造立体化育人氛围。健全完善文明宿舍评比制度,激励学生见贤思齐。

(四)加强宣传媒体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由宣传统战部牵头,有关职能处室、各二级学院紧密合作的宣传联动机制。明确职责范围,明晰管理权限,切实加强学校网络、校报、广播站、宣传栏、新媒体等宣传阵地建设,搭建具有移动性和社交性的立体化全媒体宣传教育空间。

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长廊、日初文化墙、卓越论坛、书香校园读书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微志愿·微服务·微爱心和感动校园等九大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创建“一院一品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

(一)打造文化长廊、日初文化墙2个碑廊式校园文化品牌。在广场、教学楼走廊、实训室等学生活动密集区域重点,建设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职教理念与人文特色,涵盖历史文化、职业文化、专业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主题教育等内容的七个校园“文化长廊”。依托“日初文化墙”的八个主题板块,每年定期开展报告会、分享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以故事、诗歌、书法、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方式表达对“日初文化墙”的理解感悟,促进形成 “文化墙——我们来守护”“千人《论语》诵读”“感悟名誉院长丁肇中的科学人生”等品牌活动,并使这些品牌活动长期化,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情怀,激励学生爱学习、爱劳动。

(二)打造卓越论坛、书香校园读书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微志愿·微服务·微爱心、感动校园等7个制度化校园文化品牌。切实做到每个文化品牌都有管理制度、有实施方案、有具体做法、有监督考核,通过规范化管理,确保文化品牌的传承和发展。

(三)开展“一院一品牌”创建活动。各二级学院要紧密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职业精神,重点打造1个突出自身特色、代表专业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抓好五支队伍,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宣传信息员和网络舆情员队伍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立体网络。

(一)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严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对不适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及时转岗或解聘。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采取短期培训、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措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并积极吸引校内外教师、专家及领导干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做好思政课特聘教授工作,积极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党政企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

(二)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办法》和《辅导员(班主任)谈心制度》《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制度》。高度重视并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理论学习,要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要求,通过寒暑假集中培训、每月1次集中学习等形式,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精、能力强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三)抓好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抓好专任教师理论学习,要精选学习内容,密切联系教师思想实际开展学习活动。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准确把握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完善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和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教师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教职工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各部门都要确定宣传信息员,负责宣传报道本部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师生活动等的新闻信息及思想动态。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构建一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学生记者队伍。

(五)抓好网络舆情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网络内容发布制度,要由专人负责校园网站内容的编审工作。建立舆情监控制度,要从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学生中选拔组建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对社会热点、重要事件等问题开展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定期汇总学校舆情,及时发现处置不良信息,唱响主旋律,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校上下要把该项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统一做好安排和部署。坚持示范带动,落实领导班子联系二级学院、干部联系班级“七个一”制度,教师与学生“十必谈”“八沟通”、包片联系制度,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活动。

(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信息通气会、新媒体“微访谈”、新闻媒体采访等方式,代表学校对外发布重要信息,满足校内师生及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新闻稿件和新闻采访审核把关制度,涉及学校重大决策部署、全校综合性重大会议、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重大公务活动等的宣传,由宣传统战部牵头协调并落实。

(三)强化督导考核。学校将宣传思想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切实做好日常检查,坚持一月一调度一通报、重点工作跟踪督办、半年评析小结等工作,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干部选拔与聘用、职称评聘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