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教师成长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2-10-05    来源:学校文件     浏览次数:2544

关于深入推进教师成长工程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人

才培养需要,实施了“教师成长工程”,构建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成长体系,探 索了专兼教师协作机制,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学校也存在着专业带头人 少、教师科研能力弱、执教能力尚需加强等问题。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2 〕 41 号),落实学校《关于实施内涵建设攻坚的意 见》,整改好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反馈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的突出问题,现就深入推进教师成长工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 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教师队伍建设有关精 神,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教师队伍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为核心,以深入推进教 师成长工程为主线,以促进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加快教学团队以及骨干教师和青年教 师培养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 践能力、执教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师德素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过硬、富有创新精神与活力的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引进急需为辅的原则,经过 5 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师数

量满足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双师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生师比达到 18 1  ;专任教师

双师素质显著增强,“双师”比例达到 90% ;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具有先进 的职教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 实践操作、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课程建设和科研开发及社会服务能力,专任教师职业 教育教学能力测评通过率达到 100% ;各专业围绕课程、项目等建立起合理的教学团

队,每个专业群建立 1 个科研创新团队,在品牌特色专业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带头人 和骨干教师,建立起“双带头人”队伍。进一步优化人才管理与服务机制,积极鼓励 和支持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及优秀教学团队,教师 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师工作机制和“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教师成长机制。

二、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训,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按照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合理安排、全面考核的原则,出台青年教师培养方面 的管理办法,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监督与考 核,实行定期报告和终期考核,使新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工作。围绕教育理论、教学方 法、课堂教学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对“适应期”、“成长期”青年教师进行教 学基本能力培训,开发校本培训课程,每年分期、分班完成不少于 24 学时的理论和教 学实践培训,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转正定 级、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

(二)开展全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依据《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对不同层次 教师的业绩能力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制 度,构建“学院、院部、教研室”三级培训体系,利用教师学习中心开展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校本培训。二级学院开展全员说课、全员听评课、公开 课、观摩课活动,开展规范教学文件活动。围绕高职教育特色内涵和课堂教学规范,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资源整合运用能力。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检查和考 核。并促进其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打造“优秀教研室”和“优秀教学团队”, 力争每位教师执教能力有不同层次的提升。

(三)强化教师顶岗实践和技能锻炼,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落实好 3 年一轮的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不少于 3 个月的制度,加大支持力度,鼓 励教师阶段性连续顶岗,加强计划管理、过程检查和考核,突出实施效果;深入开展 教师“技能过关”活动,加强组织指导和过程监督,优化题库,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操 作水平;完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实践,教 学相长。制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常规化开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将教师企业锻 炼、技能过关和指导学生实践作为双师素质认定的重要条件。

(四)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科研规划和以专业团队为核心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团队建设,加大支持力度, 支持院部和专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以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工艺改造、技术服务等 为主要任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创造条件,多渠道争取资 金,多方位争取项目。开展第二课堂工程,鼓励成立以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课程教 学为载体,教师为主体,学生动态参与,校企共建的“研发中心”、“服务中心”或 “工作室”,为教师开展产学研工作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开展基于实际需要、有推广 应用价值的“立地式”研发项目。大力开展校本研究,鼓励围绕高职教学和学院发展


 

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充分发挥 11  个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作用,完善

内部运行机制,提高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横向课题数量和质量。

(五)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团队培养发展机制

实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聘制度。设立专项资金,设置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 师岗位,着力培养 14 位专业水平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知名度高的专业群带头 人,品牌特色专业设立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双带头”人岗位,其他专业设专业带头 人 1 人,骨干教师每专业 2 — 3 人。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公开选拔、聘任制 度。以专业、课程建设以及科技研发为主要任务,实行年度工作业绩考核。通过实施 技能大师培养工程、核心课程骨干教师负责制等活动,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的培养力度,教务处和二级学院要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档案库,逐人登记落 实,建立培训成长档案,在日常培训进修、国内外访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各专业以课 程、科研课题等为中心组成教学团队,优化团队结构,形成分工明确、各展所长、紧 密协作的人才梯队。

(六)探索专兼教师“一岗双职”协作机制,深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管理,在对院部教师核定编制的基础上,设立 20% 的兼职教 师岗位,拨付切块经费,由院部自行聘任、考核和落实待遇。以合作企业委派为主要 途径,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聘请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强的教学任务。在学校设立教学 岗位,在企业设立顶岗岗位,专兼教师互派互挂,探索“一岗双职”协作发展的机 制。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和考核,对新聘用兼职教师进行不少于 10 学时的高职理论和教 学基本功培训,逐步建立“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

(七)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将师德建设的着力点转移到关注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态度、责任和质量 上。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规范、学术 研究规范和承担社会兼职规范,规范教师行为。以院部为主体,加强教师日常教学行 为的检查、督导,建立督导信息反馈制度,加强对教学责任事故的追究力度。每年评 选师德标兵,树立标杆。发动学生参与,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活动,营造 浓厚的崇德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配套制度

修订《教师成长工程实施细则》,细化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加强对 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科研和实践水平的要求,将教师成长信息与职称评聘考核信息对 接,与职称评聘挂钩。修订和出台《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训实施方案》、《教师 外出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实施方案》、《教师 到企业锻炼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聘用管理办法》、《教学团队


 

建设与管理办法》、《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实施意见》、

《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 与培训管理办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教学规范》、《教学事故 界定及处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以及教师到企业锻炼、技能过关、高水平人才 引进等方面管理制度,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

对教师按照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专任教师等不同身份实施分类 管理和考核评价。实行 A 、 B 、 C 、 D 四级评价,将学生评教、教师成长工程指标、 年度工作实绩、师德表现及督导反馈信息等作为主要依据,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科 研实绩,每年考核一次,按照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 得”,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教师岗位淘汰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达不到 教学要求的教师进行诫勉、转岗、高职低聘直至解聘。

(三)广泛开展评先树优,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规范校内各类评优树先项目,设立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工作者、师德标兵等固定 奖项,每年组织评选,教师节前集中表彰,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每 两年一轮开展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评审,予以表彰和奖励。完善教师科研奖励制 度,每年进行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对取得的重大、优秀科研成果和指导学生取得技能 大赛、科技创新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大力挖掘典型事迹和案例,在校内设立“荣誉榜”进行广泛宣传,增强教师荣誉感, 营造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工作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

学院党委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统筹。人事处、教务科研处、宣传统 战部等相关职能处室负责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各院部要积极行动,分项制定实 施方案,列入日常工作计划,保证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要将教师队伍规划、教师培训 及过关达标情况等纳入院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办公室定期对教师队伍建设 进展和成效实行专项检查,公开通报检查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推动各项措施落到 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