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7-12    来源:党委(学院)办公室     浏览次数:4433

一、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工作任务的开篇之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党建引领,锚定建设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一个目标,建好新老两个校区,抓实团队、专业、岗位三个对标,聚力实现六个突破”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今年,我们要狠抓落实,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

(一)以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着力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全面梳理中期验收中的短板弱项,制定绩效评价反馈问题整改方案,逐条逐项开展问题整改。用好项目管理系统,全面推进未完成的124个绩效指标和405项建设任务,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保障绩效指标和建设任务在暑假前完成。撰写3本体现学校双高建设成效的典型案例,策划推出一批重点宣传稿件,在国家级权威媒体上开展宣传。细化双高收支预算,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保证建设期内预算项目全部执行完毕。以优秀等级通过首轮“双高计划”验收,提前谋划论证高水平专业群,保B争A进入新一轮“双高计划”。力促“省市共建”政策开花结果。召开省市共建联席会议年会,推进日照市职业教育联盟等4个项目落地。研究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措施办法,出台《促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主动对接政府、行业、企业,完成学校第二届理事会换届,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力以赴申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在生师比例、生均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纸质图书数量等方面集中力量、补齐短板,不断加大办学条件和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开展本科专业布局探索,确定首批6个拟设本科专业,开展师资条件、实训实习条件、人才培养方案、本科课程等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与政府各部门和施工方加强协作,力争今年完成新校区一期一、二标段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三标段设计和土地手续办理工作,确保新校区按时竣工启用。

(二)以教学成果突破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做优做强重点专业群。高质量完成水产养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有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设计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同步抓好校内其他专业群特色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聚焦服务山东省、日照市“十强”产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新设3—5个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停招或减招与产业匹配度不高的落后专业。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成立课程研究中心,发布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立项建设校级在线精品课程15门,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在线精品课程10门。建设智慧海洋渔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与现代海洋省级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加强虚拟教学资源开发。加快教材建设改革。严格教材审核把关,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支持建设30本新形态教材,鼓励出版教材,培育国家级、省级“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本以上。加强教学成果奖培育。出台《教学成果奖培育实施办法》,建立常态化培育体系,择优确定20个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开展重点培育,力争成果奖数量和层级上取得新突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对青教赛、教学能力竞赛等教学比赛的培训培育力度,组织说专业、说课、说课堂竞赛活动,带动教学理念改革与提升,评选卓越课堂20个,培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60个。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进课堂思政、日常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和管理思政建设,打造思政育人“五个一”工程,将思政育人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提升通识教育全面育人效果。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建设,筹建3处校内和校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体验)基地,在学校网站开设国学板块,打造2—3个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提升通识课程建设质量,修订课程标准,强化课程督导。丰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新建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5门。深化以赛促教育人模式。建立学生备赛常态化工作机制,建设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力争实现省级技能大赛获奖35项以上,省级通识类竞赛获奖15项以上,“互联网+”“挑战杯”等双创赛事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国赛成绩取得新突破。提升管理育人水平。探索推进“一站式”社区育人模式,遴选系部开展社区育人工作试点,打造“一站式”社区育人共同体。实施“123学生工作队伍提升工程”,建设辅导员成长拓展中心,搭建学工队伍工作研讨和学术提升2个平台,实施辅导员工作室培育、素能提升和精品项目培育3项计划,厘清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职责,优化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提升“三全育人”工作质量。持续提高招生质量。探索取消单招综评招生,逐步减少三二连读招生数量,合理分配各类别招生计划。深化招生宣传路径,建立招生宣传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专业招生直播、“1分钟”看专业等品牌活动。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展岗位信息,确保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去向落实率98%以上,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建立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招生专业红黄牌制度。

(四)以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支撑,着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引育质量。全年招引各类人才50人左右,重点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拟设本科专业博士人才。加强人才内部培育,出台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构建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培养支持体系,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队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培育选拔新一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施2个国家级、5个省级、19个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继续推进5个省级、10个校级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构建专兼教师协同发展共同体,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结对互助、协同发展,培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或企业实践基地5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进一步提升。强化全员培训。开展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企业顶岗锻炼,组织好国培、省培、校培、新教师岗前培训,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培训80人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管理全过程中的师德师风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把关作用,客观真实地评价师德师风表现。充实完善师德典型库,实时记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结果、所获荣誉、失范行为等信息,加强结果运用。

(五)以合作共赢为导向,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瞄准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每个系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个产业学院、对接当地企业建立教学工厂,打造2—3个特色产业学院,推进建设“山东省现代海洋产教融合共同体”,申报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建设1个现场工程师学院。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比例。继续扩大校企合作专业双主体管理、双基地育人、双导师指导比例,订单班学生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中国特色学徒制专业覆盖率达到80%以上。扩大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平台。联合企业共建工作室10个、实践基地12个,合作研发科技项目10个,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地方企业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六)以服务地方需求为目标,着力打造科研与社会服务特色品牌。推动科研创新提质升级。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研究院、实验室,培育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等领域科研建设。探索“科教融汇”实施路径,优化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打造一批以学校为主导、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力争立项市级以上课题100项以上,开展技术服务项目2000项以上,技术服务到款额突破2000万元。充分释放学校资源活力。完成日照开放大学更名挂牌,构建覆盖全市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出台《社会服务激励办法》《公益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统筹学校各类优势资源,充分激发社会服务活力。积极拓展社会培训。利用好“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日照)基地”“社会服务一条街”等资源,建立多行业、多专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基地,年计划培训50000人次,实现社会培训到款额3000万以上。持续扩大成人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开展好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拓展成人高等学历函授教育,实现各类继续教育招生5000人以上,在校生达到13000人以上。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影响力。健全中国社区发展协会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运行机制,发起成立“全国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联盟”,整合全市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实现年公益培训25000人次。

(七)以深化开放办学为抓手,着力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外合作办学路径和国际化项目。积极探索与英国、德国等开展联合办学的路径和模式,申报数字传媒专业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输出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10项。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水平。完成“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和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等工作。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学历留学生20名,分批次做好近100名留学生的入境返校和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日职语言教育中心作用,鼓励更多教师和学生赴外学习交流。深耕与非洲、东盟职教合作与交流。深化实施“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推动建设加纳库马西国际学院。发挥“中文工坊”平台作用,推进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职教联合会工作,落实中国(山东)—东盟职教产学研基地项目。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员工“中文+职业技能”培训200人次。

(八)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着力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校园基础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升级校园网基础设施,完成校园骨干光纤的重构,全面实现IPv6规模部署,实现校园网扩容提速。实施教室优化提升工程。开展教学设施设备淘汰更新和优化提升,加强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维护,打造10间具有常态录播、直播、多屏展示、交流研讨、课堂互动的智慧教室,为教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环境及设备支持。实施数据中心提升项目。对学校数据中心进行优化提升,建立满足数据治理、数据应用与服务的柔性多层数据仓库,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全面共享,提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九)以深化改革为引领,着力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学校内设机构,厘清内设机构职责范围,做好定编定岗定员,推进学校岗位竞争激励和内部竞聘。科学制定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对照省办学质量考核办法、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方案,结合学校双高建设、省市共建、申办本科等重点工作,制定2023年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推进奖励性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出台《高水平成果奖励办法》《综合奖励管理办法》,树立争先树优的评选导向,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创造性。优化完善职称评聘办法。突出教学科研成果质量和原创价值,坚持业绩导向,合理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分值权重。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加快推进法治高校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发布机制,开展“普法宣传月”活动,召开2023年法治工作年会,争创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加强财务保障能力。全面落实落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大财务统筹,完善财务治理体系。探索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推进校办企业改革,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通数据壁垒,提高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审计监督从事后处置、被动监管转变为事中告警、主动管理。

(十)以服务保障为支撑,着力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感满足感。提升校园生活环境质量。推进校内2号高层学生公寓楼交付入住,完成室外生活服务配套工程,进一步提升学生校内生活环境质量。推进文献资源信息建设。完成图书采购、分编、清查工作,稳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文献资源服务体系,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加强校友和教育基金会工作。积极挖掘校友资源,服务学校和校友发展,完成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拓宽教育基金募集渠道,发挥好基金会助学作用。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珍爱生命。针对政治安全、意识形态、信访稳定、校园安全等领域开展常态化专项排查,加强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实验室安全、校园周边安全、交通安全排查,完善风险隐患档案台账,全力做好校园稳定工作。做好校园防疫和确诊学生救治工作。加强校园健康驿站日常运维,以购买服务形式开展医疗健康救治,做好日常防护和确诊学生的隔离、转运、治疗工作,切实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二、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完成今年工作,要害在干,关键在人。我们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攻坚克难求突破,持续涵养斗争精神。坚持磨炼斗争意志,敢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改革创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砥砺前行。

躬行实践勤学习,努力增强素质本领。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勤学苦练、增长才干,努力争当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通过实践增长科学决策、教育教学、应对风险挑战、善于执行落实的新本领真本领。

正风肃纪严要求,切实锤炼过硬作风。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让求实务实落实成为习惯,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都落实。切实给基层松绑减负,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干事创业。